近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新青年读书会”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马研会)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资助计划下顺利结项,并被评为“优秀读书小组”,指导教师沈尚武、李源泉获评“优秀指导教师”,标志着本阶段读书学习圆满完成。
读书会以“两个结合”为核心理念,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研读,本阶段重点研读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论语》,旨在帮助青年学子在理论学习中开拓思路、提升综合素养。在马研会的资助支持下,读书会得以全程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活动,包括专题研读、学员交流分享、研讨汇报等。指导教师为读书会提供悉心指导,不仅带领同学们系统学习经典理论,还在讨论环节中引导大家深入思考,帮助大家将理论学习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分析与表达能力。
同学们在读书会中积极参与,互相分享学习心得,交流阅读体会,形成了互促互进的良好学习氛围。通过集体研读、头脑风暴和专题讲座等,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现实价值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团队协作与学术交流能力。资助的支持不仅提供了学习保障,也增强了集体参与的积极性,使读书会活动更加顺利、高效。
读书会成员郝嘉聿表达了自己的体悟:作为一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的学科背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所差异。然而,正是这种差异让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任何学科的发展都需要坚实的价值支撑。心理学关注个体心灵的健康与成长,而马克思主义则关注社会整体的进步与解放。当二者相互照映时,我能够从更宏观的维度理解人类的精神追求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学习心理学的同时,我不断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观察现实,思考如何将个人研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我愈发坚定了这样一种信念——青年一代生逢伟大时代,更应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无论未来走向学术研究还是社会工作,我都愿意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处继续前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内化为精神追求,把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新青年读书会坚持“研读经典、学以致用、集体互动”的学习模式,鼓励学员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社会观察相结合。在本阶段结项过程中,读书会总结了经验与方法,为未来开展更高质量、更有深度的研读活动奠定基础。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与总结,读书会希望继续发挥理论学习平台的引领作用,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加入到读书会中来。在老师指导与同伴支持下,青年学子能够通过研读经典、交流心得和参与活动,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理论思考的能力,为个人学业与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