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金秋,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第六期“青马工程”学员,共同踏入了历史悠久的嘉定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了“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之第二课——嘉定革命烈士陵园。作为沪上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嘉定革命烈士陵园不仅安息着众多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更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与文化记忆,是后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嘉定革命烈士陵园“信仰石”
近期,嘉定革命烈士陵园特别推出了沉浸式微党课《铭记》,通过生动的现场演绎与互动体验,巧妙地将嘉定革命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串联起来,让参与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和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天华学院的师生们亲身体验了这种新颖的参观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更加深刻领悟了革命精神,使得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沉浸式微党课《铭记》
在活动中,以“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为主题,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教师张旭与李晓晨在陵园的“信仰石”前,为同学带来两场深刻而生动的现场思政课教学。两位老师深入剖析了“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隐蔽危害,提醒同学们要保持警惕并学会明辨网络空间中的“高级黑”与“低级红”,坚守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同时强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主动承担起引领社会意识形态的责任,成为网络阵地的守护者。两位老师的讲解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实际,引发了学生的深刻思考。
思政课教学: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本次活动分两次进行,实现了师生共学共进的良好氛围。参与师生纷纷表示,这种走出传统教室、融入红色教育基地的思政课程形式新颖、效果显著,不仅让他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历史,更激发了内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两次活动合影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对革命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精神洗礼,激励着每一位青年学子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23学前教育(中本贯通)2班刘蓓然认为:这次特别的思政课是一次意义深刻的历史教育,烈士陵园将传统与创新很好地融合,开创了独特的沉浸式宣讲方式,让参观者更加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革命烈士们的无畏精神与坚韧意志。
22小学教育(中外合作)3班练雅洁认为:站在信仰碑前,老师用这样特殊的方式让我对那段峥嵘岁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革命先烈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信仰的篇章,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我应当铭记历史,勿忘初心。
22学前教育(中本贯通)2班凌芷芯认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应当牢记历史,不忘先烈,勇担时代大任。
思政教师李晓晨认为,此类活动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的界限,使思政教育真正做到了入耳的同时又入脑入心,是天华马院对于思政教育创新的一次成功实践。
思政教师张旭在活动总结时强调,“行走的思政课”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仅为教师们带来了挑战与能力提升的宝贵契机,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飞跃式提升。应当持续深化探索,将“行走的思政课”走得更加深入、更加扎实。
本次活动之后,同学们还制作了宣传标语,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历史深刻认识。
本次行走的思政课优秀宣传标语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嘉定革命烈士陵园作为长期合作共建单位,双方在党建工作和“行走的思政课”项目开发上持续深化合作。据悉,近期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嘉定革命烈士陵园“一园七馆”的丰富资源优势,并借助嘉定工业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成功在娄塘游击队纪念馆拍摄了“青言所见”系列之《红色记忆,娄塘烽火》理论宣讲视频。此举标志着在校地共建、校地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共同探索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又取得了新的成果,进一步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